网站首页|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站内导航|

信息详情

信息详情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子课题方案:一日生活中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查阅次数:150次]  [发布时间:2015年9月29日]
昆山周市宏盛幼儿园    小班年级组
一、课题的提出
在我国,独生子女在智力发展水平和身体状况方面一般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优越的生活和家长的溺爱也使一些儿童产生了不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一个坏的习惯能毁掉一个人。因此,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成为当前研究解决独生子女问题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 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在这一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人的行动,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越来越多的事实也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另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使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一是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常规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二是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有较大差异,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也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现在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将来的思想品德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实施养成教育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
1.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养成教育包括行为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3.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
三、概念界定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实验研究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四、目标
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幼儿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儿童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得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生活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睡眠习惯、排泄习惯、饮食习惯、进餐习惯、整理习惯等,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常规。有独立做事的意识和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卫生习惯培养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初步的卫生常识和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获得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初步培养幼儿不怕伤痛、乐于接受预防接种和疾病治疗的态度及行为。
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好问乐学;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爱动脑筋勤于思考;培养幼儿遵守学习纪律,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坚持性;培养幼儿学习时能与同伴互助、合作和分享。
礼仪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与人交往习惯。与人交谈合乎情理,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理解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安全行为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识;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及重要性,懂得自我保护常识;养成集体活动中的规则意识,了解户外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方法。
品德行为培养目标: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能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培养幼儿尊重、真诚、友善的优秀品质。
微型课题:
1.小一班:一日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2.小二班: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
    3.小三班:一日生活中文明礼仪的渗透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为三个大方面,即: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其体验的核心理念是自理自立,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清洁、进餐、睡眠、排泄、锻炼的好习惯。
2.良好品德行为培养,其体现的核心理念学会做人,体现的重要人格特征是尊重他人,懂礼貌,诚实勇敢,乐观,遵守规则,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等。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体现的核心理念是学会学习,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善于思考和探索。
六、原则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了解小班幼儿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3.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幼儿进餐教育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不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5.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训练,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
七、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制度。商讨课题方案的设计,确定负责人。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2.确定课题研究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并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和分析。
1.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2.充分挖掘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内涵,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开展养成教育。
3.在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探讨方法与途径。
4.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整理结题阶段
汇总资料,分析总结,写出结题报告。
八、保障措施:
在园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本课题于2012年11月被立项为园级子课题并在小班组幼儿中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初步研究,教师们对于幼儿的养成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及实践经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家园合作,主要实行了以下措施:
1.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
2.通过家园互动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家长互相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养成教育。
3.通过集体教学、榜样示范、随机教育等手段对养成教育的研究。
九、人员分工
子课题负责人:张轶男
课题组成员: 蒋凤  李丽娟  刘亚娟  于秀娟  杨思思  张轶男
十、预期成果
1.六个一。
2.个案跟踪。
3.课题实验课。
4.实施情况记载。
5.信息卡。
6.论文。
7.方案及总结性报告。
十一、参考文献:
1.孙云晓、卜卫主编《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年。
2.周南照、孙云晓主编走进学习时代丛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21世纪教师和父母必读》,北京出版社,1999年。
3.陈鹤琴著《陈鹤琴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
4.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
2015.9